
生如「內觀」:在世界中自由──道家酷兒誤闖佛門
「若每個人都能參加一次內觀,這個世界將會完全不同。」生命中首次修習內觀後,我在心裡如此確信著。 二零二一年的五月,二十八歲的我頭回前往臺灣高雄的法邁中心。總共十日,每天清晨四點起床,間斷地靜坐約十一小時,並於晚上九點半熄燈就寢。深山環繞,眼看是場與世隔絕的清心旅程。在不甚明...
生如「內觀」:在世界中自由──道家酷兒誤闖佛門
「跨」不過的《冥王星Somewhere Out There》:此世的基進性別提案
當代酷兒賽博格的數位衣櫃:《出發吧!楊桃!》
最終,藝術渴望「作品」──從《Je suis en forme》談酷兒糖衣與母性創作
母職的表演與操演性:《媽與她與他與它:媽組人生》,酷兒未滿
酷兒表演工夫論:《達文西的notebook》,無法到達且永恆趨近
塊莖的土地──邱瑋耀《Padan 搖擺人》中的原民與殖民困境
與芭蕾做愛──安娜.索柯洛夫《房間》中的情慾與符號
層疊的反「身」田野:壞鞋子舞蹈劇場的臺灣身體實踐
生與死、日常與藝術的邊界肉體:壞鞋子舞蹈劇場《吃土》的純雜在地身景
形式的美夢──從《申生》談現代劇場的餘燼
以荒謬的舞蹈,回應荒謬的生命──瑪姬.瑪漢《May B》中的存在主義
你的科技不是你的科技:觀《浮人》之多重解殖民儀式與操演型網際論述
去「形」入裡/理:《匠人之心》的職人身心觀/關
虛/實/幻/夢:《Chips》的數位主體與肉身探愛
反神話與胴體哲學:談《上一個這一個下一個都是》
凡胎神性:《神秘鳥》的儀式劇場
夜海囈語:《沒關係,白洞只是理論上存在而已》
維度生物
一個「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