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子座 Qemini
「爽子座 Qemini」由同是雙子座(Gemini),生日只差兩天的江峰與維希(張庭瑋)組成。二人相識於臺大中文系,熱衷研究性別以及藝術創作。從臺大畢業後,江峰前往紐約進修表演藝術,而張庭瑋則在臺大攻讀法律及語言學研究所,持續在自己擅長的範疇切入性別討論。兩人秉持著對於生命的熱情以及對於(愚昧)人類的憐憫,藉著學術研究與藝術實踐等方式來貫徹思考,並試圖召喚大眾一同參與這場旅途。
「雙」子,還必須「爽」,致力貫徹與探索生命的爽。因其與性少數(尤其是酷兒 Queer)的性別認同、性腳色實踐、性戰略位置之親近關係,故將雙子座原文之「Gemini」改為帶有酷兒意味之「Q」,期待永遠流動、基進、溫暖、可人。
二零一九年五月,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也是目前亞洲唯一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但數年過去,婚權以外的性別平權議題上,依然蒼白無力。華文圈的保守亦令酷兒、性、性別、情慾等議題停留表層。
因而他們決定聯手創立爽子座頻道,探討女性主義。網路上海量的(偽)知識型資訊洗刷下,扎實的學術型頻道便瞬間被淹沒。但爽子座不追求通俗易明,不追求點擊率,只想以最真實的話語遊走學術研究、靈性和藝術之間。
不只是知識型,「爽子座 Qemini」更是「學術型」。意圖將看似艱深但實與生命、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科普」進入民眾日常。以生動撩人的案例為底,添加滿富趣味義理的哲思。從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法學、語言學、文學、藝術等,甚至更多、更深、更廣的人文社科領域,都由我們「口無遮攔」地為你們娓娓道來。
生活煩悶、腦袋空空、沒有動力、靈魂枯萎?來看「爽子座 Qemini」!
若視爽子座是迷內身心靈學院的雛形絕不為過。如果你擔心自己文化資本不多,沒有攻讀研究所、沒有餘裕來到迷內的課堂,或者深感艱澀的學術名詞離我們生活遙不可及,這輩子都用不到,不妨點開爽子座的影片。你會訝異兩人時而一臉認真高談網黃和陰莖,時而手舞足蹈,開懷大笑的樣子。與其說這是個學術型頻道,不如說他們正利用自身紮實的學術背景,灌溉熱情和信念,在荒蕪的沙漠開闢一片屬於小眾議題的綠洲,身體力行與諸位一同修行。
爽子座 Qemini
爽子座 Qemini
[Eng Sub] 女性主義者可以貪戀大屌嗎?(上) Can Feminists Crave Big Dicks? Pt. 1
[Eng Sub] 女性主義者可以貪戀大屌嗎?(下) Can Feminists Crave Big Dicks? Pt. 2
[Eng Sub] 閹零──零號男同志與消失的陰莖(上) "Castrattom”: The Bottom and the Disappeared Penis Pt. 1
[Eng Sub] 閹零──零號男同志與消失的陰莖(下) "Castrattom”: The Bottom and the Disappeared Penis Pt. 2
倒吃甘蔗,甜粅粅(tinn-but-but):YouTube 中學生臺語人文科普推廣計畫
計畫背景及預期目標
臺語、客語和原住民語等臺灣本土語言的復振一直以來都是凝結、發展臺灣本土文化和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環節,歷經國民政府來台的高壓威權統治後,華語已然成為最具權威、最為廣播也最為實用的語言,其他的本土母語則惻然於華語的高位之下,躲於邊陲難以發聲,甚至逐漸邁向死亡的邊緣。語言的復振和發展必然不能僅停留於聽說層次,蓋因為語言文字化才更加有跨越時空、地域保存傳播的能力,讀與寫能夠加強智識的交流,使得人們在有專業知識領域、行政會議甚至國際交流等場合均能使用該語言為之,也只有如此方能使這個語言走出家內的、私領域、下層的時空侷限,打破限制該語言使用的刻板印象藩籬。若果能夠成功文字化,使得讀寫不落後於聽說,語言復振的成功率將大大提高,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周婉窈於2019年在台大開設一門以臺語授課的通識課程,廣獲迴響與好評,成功將臺語帶入了學術場域,豐富當今臺語的使用場域與可能性,周老師亦主張「臺語一定要能成為全方位語言,才是復振之道」的想法,實與本團隊意見一致。
本團隊也採納社會語言學提及的雙言現象作為主要指導理論,所謂雙言現象(Diglossia)是並存於同一語言社區、用途各不相同的語言,其中一種被視為高層語言,因而具有書面、正式場合、高級語言的特徵與想像,另一種則為口語式的低層語言;高層語言用於正式場合和書面語,低層語言則多用於日常口頭交談;高層語言多用於政府機關、大眾傳媒、教育部門、宗教團體等;低層語言則常見於家庭成員或朋友間的交談,也被高身份者用以對低身份者發佈指示等,這些理論的剖析幾乎吻合臺灣華語與其他母語的位階和語用情況,因此更加坐實了本團隊欲推廣臺語人文科普的想法與決心。
而科技的時代也導引出本團隊的第二個特色:以臉書社群網站以及YouTube影音串流頻道作為主要推廣場域。由於科技媒介的演進使得人們得以打破時空的界線隨意發起大規模的互動,因此在臉書社群網站與YouTube影音串流上推廣臺語人文科普不僅可以在任何時間開始進行,也幾乎沒有時間成本問題,更可以和上述臺灣閩南語詞表等線上資源共同使用,方便程度自不待言。更甚者,使用社群網站可以借用閱聽者本身的人際網絡,使臺語科普融入生活周遭,加強它的使用與討論程度,以現今網路使用的生態來看,相信很多使用者會因為朋友留言標註以及相關標籤(Hashtag) 進而增加本計畫影音材料之觸及率。透過上述臺語人文社會科普影音與臺灣專業術語詞表雙教材的製作與推行,本團隊期許能夠完成幫助臺語發展全方位的語言生命活力,給予中學生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職涯未來選擇圖像所需的教材,並使得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者能夠以臺語寫作論文等目標。
計畫內容
本團隊預計以中學生為主要客群,錄製推出十部臺語人文科普影片,漫談包含但不限於哲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性別平等教育等概念,服務目的一者如上所述,透過以臺語講述知識科普內容能夠幫助臺語進入高層社會場域,從而更新、豐富臺語詞彙且始之獲得全方位的語言生命;二者,人文社會科學無論是知識普及或是中學生理解/升學選擇,在臺灣相對於自然科學(尤其是工程、電資等「實用」科目)可獲取資源皆較少,因此本團隊的計畫同時可復振臺語的生命活力與使用場域,更能夠填補人文社會科學有興趣的中學生獲取資源之困窘。其次,人文社會科學的臺語推廣過程中必然面臨的問題之一便是專業術語的發音與書寫,對此本團隊採取兩種措施:某些能夠輕易望文生義的專業詞彙,本團隊即將借用其華語詞彙並直接音讀之,如女性主義(lú-sìng-tsú-gī)、性別平等(sìng-pia̍t-pîng-tíng);若為相對難以從字面理解之術語,如能動性、法律權益一身專屬性、音位變體等,則將諮詢國立臺灣大學相關學者教授,共同討論另創字音/再造新譯的可能性。在影片教材錄攝的過程中這些術語將會是科普過程的核心要角,因此每部影片都會有為數眾多的術語以上述兩種方式轉化為臺語詞彙,本團隊亦將逐步蒐集其音義成果與翻譯過程,將其製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術語對照表」,除了可使相關學術研究者能夠逐步以臺語寫作人文社會學論文,也使吸收科普知識的中學生能夠透過閱讀臺文術語與收看科普影音節目相輔相成,達到聽讀同時訓練的效果。
過往臺語的復振、推動與想像幾乎是以較為陽剛的形象出現,這點在各式以本土文化和臺灣意識為基底的電影或文學中非常明顯,甚至以臺語族群為最大宗的台獨運動也經常是內含、預設了陽剛氣質形象,從前幾年始引發性別運動與台獨運動嚴重爭執和分歧的「這樣的台獨我不要」事件到臺灣基進政黨性騷擾事件,在在強化了臺語的陽剛形象。然而臺語(以及其使用者)並非本質上以陽剛為單一特質,臺語中一直都存在陰性、陰柔的氣質與文化,其使用者也包含女性和其他非順性別男性異性戀的性別在內,這種陽剛的台語推廣反而限縮了不同性別氣質的可能性,不僅有損台語本身的豐富,也固化社會的異性戀霸權。為了抵抗這種陽剛氣質的宰制,本團隊的主題設定是作為陰性書寫的全球串連之一,父權論述收編的人類語言不啻為對女性的身體、個人與社會身分的扭曲,本團隊認為女性及其他性少數為重申自身形象,應持續創造出超越二元對立、動搖理性與邏輯、得以將語言連結至自身身體及慾望、並具有語言結構浮動性及語意無止盡性的個人書寫,以避免落入陽具邏各斯中心表徵主義的窠臼。
計畫實施情形
此次計畫尋找實際之中學生來訪問,從臺灣各個名校中尋找受訪者。於採訪前擬了嚴密的訪綱,為了探問名校(包含建國中學、成功中學、文華高中、臺中女中、新竹女中)中學生究竟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議題有多少了解。
本團隊於此次訪談中,非常確實地掌握了當下前段中學之學生對於此四個重要人文社科領域的理解。並針對訪談中得到的成果,編纂臺語學術辭典以及接續中學生有的問題的概念闡發與議題討論。
此辭典不僅從台羅拼音、台漢及其拼音再到各類辭典的查找比對,更整合過去已有之臺語詞彙將之與華語學術相對比,以期將學術華語詞彙融入臺語時,也不放棄臺語之原生語彙與能量。此外,本團隊更提供多種翻譯取徑,皆有其字源因由,以期未來和學術界對話時,能有多元的思考方向。
更發展本團隊自己的翻譯原則,相信對未來臺語學術化,能夠盡一份微薄之力。更期望身任未來臺語學術化的引玉磚,為即將遺失的母語,以及未能在學術場域中被看見與使用的語言進行當代的復振。
最後,便是棚內錄製的談話節目。此節目以中學生的訪談及我們編纂的辭典出發,針對中學生以及普羅大眾,以臺語講授性別、法學、政治哲學以及人類學的學術與理論。兩位主持人,以幽默風趣但深入淺出的話語講述許多理論以及相關的思辨議題。
相信此計畫,從臺語辭典的編纂開始,便已是臺灣臺語界的創新清流。此外,實際與中學生互動以及可能是極少數以臺語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討論。種種面向,皆可說本計畫極富有特色。而辭典與節目,相信會為臺灣臺語界及學術界帶來效益以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