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不過的《冥王星Somewhere Out There》:此世的基進性別提案
在廢墟與星體中死生的她者們 占星學(Astrology)中,冥王星代表毀滅與重生。而《冥王星 Somewhere Out There》則敘述兩名邊緣存在,希冀透過毀滅其此世,想望重生於來世。 方進場,滿眼的廢墟意象。地上是各類棄物積堆成的小山,連綿成崎嶇景貌。兩條堤坡夾成直...
「跨」不過的《冥王星Somewhere Out There》:此世的基進性別提案
當代酷兒賽博格的數位衣櫃:《出發吧!楊桃!》
最終,藝術渴望「作品」──從《Je suis en forme》談酷兒糖衣與母性創作
母職的表演與操演性:《媽與她與他與它:媽組人生》,酷兒未滿
酷兒表演工夫論:《達文西的notebook》,無法到達且永恆趨近
塊莖的土地──邱瑋耀《Padan 搖擺人》中的原民與殖民困境
與芭蕾做愛──安娜.索柯洛夫《房間》中的情慾與符號
層疊的反「身」田野:壞鞋子舞蹈劇場的臺灣身體實踐
生與死、日常與藝術的邊界肉體:壞鞋子舞蹈劇場《吃土》的純雜在地身景
形式的美夢──從《申生》談現代劇場的餘燼
以荒謬的舞蹈,回應荒謬的生命──瑪姬.瑪漢《May B》中的存在主義
你的科技不是你的科技:觀《浮人》之多重解殖民儀式與操演型網際論述
去「形」入裡/理:《匠人之心》的職人身心觀/關
虛/實/幻/夢:《Chips》的數位主體與肉身探愛
反神話與胴體哲學:談《上一個這一個下一個都是》
凡胎神性:《神秘鳥》的儀式劇場
夜海囈語:《沒關係,白洞只是理論上存在而已》
潮弄之後:讀紀大偉《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